作为一种内脏真菌病,隐球菌常存在于鸟粪、鼠粪、土壤、空气、水果、蔬菜中,其主要有3大流行学特征和3种感染途径。
FierceBiotech:即将结束临床试验的全球重磅药物Top15 2014-08-12 06:00 · 李亦奇 FierceBiotech根据全球医药市场预测机构EvaluatePharma预测的潜在重磅药物和2020年销售预期及当前净现值,对生物制药领域处于后期研发阶段的潜在重磅药物进行了排名,得出《全球生物制药后期管线重磅药物TOP 15》榜单,有多个制药巨头均有上榜。一些分析师眼中的重磅药物,在其他分析师眼中可能连垫底的资格都没有。
罗氏(Roche)则在癌症领域继续大获成功,也有2个单抗药上榜,有趣的是该公司一个治疗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药物也获得了喜人进展。其中,百时美施贵宝(BMS)凭借其PD-1抑制剂项目nivolumab雄踞榜首,而在该类榜单中长期缺席的默沙东(Merck Co),此次也凭借其PD-1抑制剂项目MK-3475(pembrolizumab)重返榜单,并一举夺得第二的位置,这是默沙东研发主任Roger Perlmutter能力的成功证明,同时也为其丙型肝炎(HCV)后期管线带来了积极的关注。而正挣扎于研发的赛诺菲(Sanofi),凭借其大型癌症项目palbociclib也成功上榜,目前该药已提交FDA并寻求尽早获批。凭借与Regeneron公司的合作,赛诺菲(Sanofi)的上榜毫不奇怪。此次,阿斯利康(AZN)也小露了一下脸,凭借其PD-L1抑制剂项目MEDI4736,竟也成功成为免疫肿瘤学领域的一个主角。
FierceBiotech根据全球医药市场预测机构EvaluatePharma预测的潜在重磅药物和2020年销售预期及当前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NPV),对生物制药领域处于后期研发阶段的潜在重磅药物进行了排名,得出《全球生物制药后期管线重磅药物TOP 15》榜单,有多个制药巨头均有上榜。而葛兰素史克(GSK)由于临床项目的接连受挫,也未能上榜。当一个企业又能够占据市场份额,又能够在技术能力上从头到尾实现自主的解决方案,如果能够多一点点耐心,真正实现创新的持续性发展,以自主技术带动市场,以市场回馈技术创新,相信十年内无人能出其右。
国内合作方企业市场被进一步压缩苟且偷生。无论是自主创新,还是引进吸收,亦或是全盘进口,对于市场的需求而言,并无太多不同之处。换言之,符合市场需求有很多途径,但必须遵循市场规则,行业法规也是市场规则的体现形式,建立并遵守科学合理有效的市场规则是这一新兴市场得以发展的关键。前文也提到,没有一种技术可以包打天下,所以几乎所有的测序技术类型都能找到其适用的狭缝市场,包括已经退市的技术。
对于自主创新的技术,如果对其进入市场和创造价值的能力有所怀疑的话,那就可以洗洗睡了。具有基因组学应用基础和测序技术开发基础。
5.我国基因测序发展路径问题:自主创新还是引进吸收?如果引进吸收,是否能真正消化吸收再创新,还是等于白白送掉市场?如果自主创新,短期内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来符合市场的需求?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并不冲突,这是创新的两种方式,或者说是创新能力的不同体现形式。恰巧今天看到了科技日报采访贺林院士的文章,《基因测序发展需要更多顶层设计》,贺院士对这个事业的理解和总结更加的全面和客观,不妨参考一下。对于做什么的问题,每个人对技术的理解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评判,这样才会造就不同的测序技术百花齐放。应该说,对于这些以技术服务为主要业务的企业来说,并不具备在技术源头的解决方案,则更便利更快捷的市场准入是决定其企业生存的关键。
再次,后进型企业中相当一部分都是跟风性质的,其在创新能力和应用技术方面通常底蕴不足,可能很快在竞争中落败。当初收购CG之举,实在是完美的布局。4、华大,收购自CG,据称其测序设备已量产,连接酶法,已获CFDA注册认证。受国家法律法规约束,准入途径一旦出现封闭(如二月叫停事件),企业则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本能力,这是这个新兴行业在国内目前相关法规体制不健全的现状下,所面临的生死攸关问题。
马克思说过: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挺而走险。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世间的一切。
前文提到了,是否继续,依靠研发者的信心。企业需要在抢占市场的同时,更多的投入精力于加强自身技术经验优势和创新能力,总结经验,建立科学有序发展的行业标准,积极参与甚至主导对整个市场的技术规范化,打铁还需自身硬。
国产自主创新的基因测序技术,基础和起步都与国外不可同日而语,说落后十年都不算夸张,那我们是否就应该缴械待屠?从技术角度而言,目前成熟的测序技术的核心技术,基本都来源于上个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所发明的几项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关键在于利用这些基本技术进行组合、改进、优化和衍生的能力,造就了如今丰富多彩的技术市场。有了引进吸收,自然会在或多或少的层面上形成自主创新。2013年,863立项第二轮测序专项,批给了北大、华大和华因康,但恰好赶在科技部出台后资助政策之后,测序专项有幸成为第一个享受该政策的项目,也就是科技部先给你立项,你们先自己筹钱做,项目结题时(2015年4月)来验收,达到当初承诺的指标就把项目经费给你。对于应对策略而言,实话实说,华大开了个好头,但没能耐住性子等待收成。老外不会傻到把核心技术都拱手相送,没有核心技术我们引进吸收的是啥,外观设计吗?创新的判别标准是,在现有的技术、产品上,形成了对技术应用、性能指标等关键因素具有明确先进性的改造、升级或优化。等这几家能有真正的创新拿得出手时,我一定由衷的给个赞。
3.基因检测市场有种说法,先吃螃蟹的不赚钱,请问如何看待?基因检测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也是一个依托于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水平的渐进性市场。这种性质决定了先进入这一市场的机构,形成的产品和技术服务所采用的技术和数据在不断的更新和优化,而先行企业比后进企业面临了更多的市场开拓、资金回笼等产业发展方面的羁绊,还要有精力进行技术升级,因此会形成一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模式,也就是说先行企业把市场需求打开了,而后进企业依托更先进的技术来抢占市场。
因此就不难想象,企业在技术条件上没有选择余地的情况下,只能采用与国外厂商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国产化医疗器械的问题,以期能够继续开展临床检测业务,但对于引进的技术产品本身,因为利润空间和市场竞争方面的考虑,相信这些企业并无太大兴趣。但对于产业市场和资本市场,其敏感性和对先进技术的认知度则要超出民众认知很多,但其性质决定了其根本目的还是看中了这项技术的钱景。
技术研发和创新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坚持这条路线,则需要在产业布局方面争取丰厚的经费资源,以及稳定有效地研发团队,综合分析知识产权壁垒,加强自身知识产权保护期限为自批准之日起有效期至二零一九年七月九日。
受此利好消息刺激,达安基因股价突然强势拉升。检测试剂盒获医疗器械注册证 达安基因午后冲高 2014-08-07 08:57 · johnson 达安基因5日午间公告,公司近日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一个,缺失型 α -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试剂盒。受此利好消息刺激,达安基因股价突然强势拉升,截止2014年8月5日下午1点,该股涨3.02%,报22.55元。达安基因5日午间公告,公司近日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一个,具体为缺失型 α -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注册号:国食药监械(准)字 2014 第 3401237 号
检测试剂盒获医疗器械注册证 达安基因午后冲高 2014-08-07 08:57 · johnson 达安基因5日午间公告,公司近日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一个,缺失型 α -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试剂盒。受此利好消息刺激,达安基因股价突然强势拉升,截止2014年8月5日下午1点,该股涨3.02%,报22.55元。
达安基因5日午间公告,公司近日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一个,具体为缺失型 α -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注册号:国食药监械(准)字 2014 第 3401237 号。期限为自批准之日起有效期至二零一九年七月九日。
受此利好消息刺激,达安基因股价突然强势拉升除GSK外,事实上其余各大型制药企业也同样与风险投资基金成立有类似的投资联盟,如默克(Merck Co. + Lumira Capital + Teralys Capital)、诺华(Novartis + Amgen Ventures + Atlas Venture)、第一三共(Daiichi Sankyo + Kearny Venture Partners)等等。
本文以在该领域活跃的葛兰素史克(GSK)为例,为大家介绍其与风险投资基金的联盟情况。与此同时,一些风险投资基金亦开始寻求在种子期阶段的投资中与大型制药企业合作降低风险。鉴于这一模式给大型制药企业、风险投资公司所带来的双重优势,其未来发展将大有可为。GSK + SR One + Canada Life Sciences Innovation Fund该基金投资总规模5000万美元,用于投资推动加拿大地区生命科学领域那些具有突破性进展的早期研发项目的商业化。
GSK + Avalon Ventures该基金投资总规模4.95亿美元,意在圣迭戈(San Diego)投资不超过10家创业公司,目前已经投资的企业有Sitari Pharmaceuticals。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一种新的药物研发模式Option-to-buy应运而生,所谓Option-to-buy,即大制药企业对创业型药物研发公司进行投资,并享有在未来某一阶段收购该药物研发公司的权利(详见4月16日文章《药企研发新模式:Option-to-buy》)。
在我们3月31日发布的文章《谁才是新药研发真正的主力军?》一文中,我们鲜明地指出,中小型制药公司、尤其是创业公司取代大型跨国制药企业成为新药研发的主力军已是国外医药行业的一大趋势。其中SR One为GSK公司旗下自有的投资公司,亦为该基金的管理人。
当制药巨头遇上VC 2014-08-07 13:18 · 276732 制药巨头与VC联盟,对创业型药物研发公司进行投资,是近来兴起的一种新趋势。Avalon Ventures聚焦于种子期和早期阶段投资,在生命科学与信息技术领域享有盛誉。
文章发布:2025-04-05 19:37:40
评论列表
这次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一次跨国大科学研究——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前兆。
索嘎